一、儲存條件
溫度范圍
T4 DNA聚合酶需在-20℃至-15℃的低溫條件下保存,部分產品在-20℃環境下可穩定保存2-3年。儲存液成分通常包含磷酸鉀緩沖液、EDTA、DTT及甘油,以維持酶活性并防止反復凍融導致的降解。
操作規范
避免反復凍融:建議分裝后保存,每次取用僅解凍所需量。
運輸與臨時存放:若需短期運輸或臨時存放,可使用干冰或-80℃超低溫冰箱,并盡量縮短暴露于室溫的時間。
二、熱失活參數
標準失活條件
T4 DNA聚合酶可通過75℃加熱10-20分鐘實現失活。
應用場景
終止反應:在DNA平末端制備或標記反應后,需通過熱失活終止酶活性,防止過度消化。
兼容性:失活后的酶不會干擾下游實驗,但需確保失活條件不破壞DNA模板或產物。
三、反應體系優化
核心反應條件
溫度與時間:
平末端制備:12℃反應15分鐘,利用3'→5'外切酶活性修飾DNA末端。
高保真合成:37℃反應5分鐘,按終濃度1 U/μl加入酶,確保高效摻入脫氧核糖核苷酸。
熱調節SLIC克隆:針對短同源片段,50℃處理30秒可提高克隆效率,通過高溫破壞DNA二級結構,增強酶與模板的結合。
緩沖液組成:
隨酶提供的10×反應緩沖液可優化酶活性。需避免緩沖液污染或ATP降解,必要時補充新鮮ATP。
酶用量調整
標準用量:1μL 10×緩沖液+1μL T4 DNA聚合酶用于1μg DNA的10μL反應體系。
靈活調整:
NGS文庫構建:按終濃度1 U/μl加入酶。
低效率反應:可適當增加酶量,但需避免過量導致非特異性結合或產物降解。
DNA底物質量
純度要求: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或磁珠法純化DNA,去除蛋白質、RNA等雜質,防止抑制酶活性。
末端狀態:
平末端:加入5%-10%PEG-8000提高局部DNA濃度,增強連接效率。
粘性末端:確保末端未被核酸外切酶降解,制備后盡快反應或-20℃保存。若懷疑損傷,可用Klenow片段補平。
pH與離子強度
最適pH:7.5-7.8,需定期檢查緩沖液pH值,必要時用酸或堿微調。
Mg²?濃度:緩沖液中通常含100 mM MgCl?,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酶活性,需嚴格按說明書配制。
反應體積與操作細節
體積優化:推薦10-20μL反應體系,避免體積過小導致成分不均。
操作規范:使用精密移液器,避免氣泡產生;酶切質粒與目的片段摩爾比建議為1:3或1:4,減少假陽性。